在线观看国产精,午夜一级 片内射AV在线播放,波多野一区二区

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
【教科室日志】主题教研促成长 演绎精彩共发展
发布时间:2018-11-28 09:27:25浏览量:640

为给教师搭建一个良好的学习、交流平台,围绕课堂改革开展系列教研活动,11月高三年级化学组进行了主题教研系列活动。高三化学组全体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。本次活动分为听课、说课、评课、总结反思四个阶段。

本次同课异构内容选自人教版选修四《化学反应原理》第四章《电化学基础》第四节——《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》,作课教师是张永伟、袁林。张永伟老师重点介绍了金属电化学腐蚀的本质——表面形成微型原电池,讲述了金属防护的方法,具体介绍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和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。并依据高考大纲,参照新课程标准,结合学生特点,确立了三维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。并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:

一、巧设“陷阱”,导入新课。首先,通过PPT向学生展示几幅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腐蚀现象的图片,让学生初识金属的腐蚀,以此导入新课。其次,通过设疑引导他们思考金属腐蚀的相关问题。1.什么是金属腐蚀?2.金属腐蚀的本质是什么?3.金属腐蚀可分为哪几种类型?接着,让他们把三天前在实验室里做的分组实验(第一组:用稀醋酸浸没铁钉;第二组:用食盐水加到铁钉的二分之一处;第三组:用煮沸过的蒸馏水浸没铁钉后,在水上面用植物油水密封;第四组:用橡胶塞把铁钉密封在试管中)于课前拿到教室里,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,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,总结完善三个问题的答案。然后进行设疑:腐蚀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,这两者的差别从字面上看,好像就差了一个电字,但从本质上看,到底有什么区别呢?最后,引入实验来探究答案,顺利进入到第二环节。

1.jpg

二、实验探究,探索新知。通过学生激烈讨论,学生讲解,师生共同总结,充分发挥了“学习前置,问题驱动”课堂教学模式的作用,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,让学习深度发生。

2.jpg

第二位作课人是袁林老师,本节课采取了问题解决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,其基本流程为:① 问题引入:列举生活实例(展示家庭、校园金属腐蚀图)→ ② 提出问题:金属腐蚀有哪些危害?金属为什么会被腐蚀?→ ③ 科学探究(分组实验:不同条件下铁钉的锈蚀)→ ④ 探究金属腐蚀发生的条件 → ⑤ 金属腐蚀的分类→ ⑥ 多媒体展示: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→ ⑦ 电化学腐蚀的原理:电极反应→金属腐蚀的本质。本节课采用问题解决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,以解决问题为中心,设计问题引入教学内容,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,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。袁林老师精神饱满,青春洋溢,与学生共同质疑碰撞,让学生充分参与到了课堂。

当天下午进行研讨交流活动,大家根据听课情况及时进行评价总结。首先由两位作课人说课,接着组内成员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,并提出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。其中孙组长提到:要注重基础,回归教材,注意根据班级程度进行分层次教学;教学中要注意方法指导,讲清楚高考考点、考查形式、难易程度,充分抓住课堂要点。最后由刘豫淮主任进行总结,刘主任肯定了两位青年教师在此次公开课的表现,又提出了更高要求,作为青年教师比例最高的学科组,我们倍感压力,更感受到肩上的责任。

3.jpg

同课异构不变的是教学内容,万变的是教学形式。同中求异,异中求同。本次主题教研活动为我们每一位老师提供了很好的互动交流平台,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提升。三年级化学组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真正做到让学习深度发生,努力完成我们的使命!

(文/臧海涵